回顧近年來中美關系的風云變幻,特朗普政府發(fā)起的對華貿易戰(zhàn)無疑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博弈。這場博弈不僅牽動了兩國經濟的命脈,更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關于未來國際秩序走向的深刻思考。然而,在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對華施壓措施屢屢受挫、甚至被迫在某些關鍵領域向中國妥協(xié)之后,國際社會普遍預期,其他國家在制定對華政策時應會更為審慎。令人意外的是,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卻似乎對此視而不見,甫一上任便在對華關系上展現(xiàn)出異常強硬的姿態(tài),甚至不惜觸碰中國最為敏感的核心利益議題。這一現(xiàn)象背后,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戰(zhàn)略邏輯與歷史慣性?又反映出當前國際政治中哪些深層次的矛盾與趨勢?

一、 特朗普對華貿易戰(zhàn)的受挫與美國的戰(zhàn)略妥協(xié)
要理解日本當前行為的背景,首先需要回顧其重要盟友——美國——在對華博弈中的經歷與教訓。特朗普執(zhí)政時期,將中國定位為“戰(zhàn)略競爭對手”,并率先挑起了規(guī)??涨暗馁Q易摩擦。其初衷是通過高額關稅等手段,削弱“中國制造”的全球競爭力,扭轉美國的貿易逆差,并試圖以此遏制中國的產業(yè)升級與技術發(fā)展。
第一輪關稅戰(zhàn)啟動后,中國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精準而有力的反制措施。這些措施并非簡單的對等報復,而是一套深思熟慮的“組合拳”:一方面,對來自美國的農產品、能源等商品加征關稅,精準打擊特朗普的票倉基盤;另一方面,加快對外開放步伐,積極與歐盟、東盟等經濟體深化合作,有效分散了市場風險。更重要的是,中國適時亮出了手中的“王牌”——稀土。稀土作為現(xiàn)代高科技產業(yè)和尖端軍工領域不可或缺的“工業(yè)維生素”,其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。當中國暗示可能對稀土出口進行管控時,美國軍工復合體和科技巨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。(圖片由AI輔助生成)
為何美國與特朗普受挫后,日本及高市早苗仍執(zhí)意對華強硬?
2025-11-20 15:55:57
2025-11-20 16:44:17
2025-11-20 15:34:37
高市早苗的“催命符”,三張已貼臉,最后一張聯(lián)合國見
2025-11-20 16:20:06
2025-11-20 15:04:43
2025-11-19 18:02:56
2025-11-19 17:44:18
2025-11-19 17:15:40
2025-11-19 17:31:47
2025-11-19 17:01:04
2025-11-18 17:07:43
2025-11-18 17:22:12
2025-11-18 16:22:43
2025-11-18 16:53:49
2025-11-18 16:42:19
2025-11-17 17:18:56
2025-11-17 17:02:55
難怪美國“人間清醒”,原來中國這盤“統(tǒng)一棋局”已超越臺海
2025-11-17 16:17:36
2025-11-17 16:36:58
2025-11-17 16:44:41
2025-11-14 17:10:02
2025-11-14 16:30:53
2025-11-14 17:00:37
2025-11-14 16:38:58
2025-11-13 17:34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