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旅游 > 正文

在河西走廊的綠洲,吃一碗面就是回家

而最能體現(xiàn)民勤人面食創(chuàng)造力的,當(dāng)屬民勤拉面。它不同于蘭州牛肉面的纖細(xì)爽利,民勤拉面更顯粗獷豪邁。面條寬厚有彈性,久煮不爛,入口“艮啾啾”的,極有嚼勁。湯底或清或濃,配上大塊的鹵肉,撒上本地曬制的辣椒面,一碗下肚,豪氣頓生。在民勤,吃面從不拘泥于形式,臊子面的酸辣、炒面片的鑊氣、釀皮子的爽滑……每一種做法,都是主婦們代代相傳的“面經(jīng)”,是寫在舌尖上的家族秘史。

夜幕降臨,沙鄉(xiāng)的晚風(fēng)帶著涼意,一碗糊鍋便是最好的慰藉。這道民勤獨有的小吃,用面筋、粉皮、丸子、蔬菜在高湯中慢燉,最后勾芡成濃稠的“糊”狀,再淋上一勺油潑辣子。熱乎乎、香辣辣的一碗,捧在手心,暖到肺腑,是沙漠綠洲最踏實的人間煙火。

在民勤,面食的地位之所以“不可撼動”,因為它早已超越了果腹的功能。它是母親灶臺前的叮嚀,是游子千里之外的思念,是這片被黃沙圍困卻生生不息的土地上,最頑強(qiáng)、最溫暖的生命力象征。當(dāng)你在民勤的清晨、正午與黃昏,一次次捧起那熱氣騰騰的面碗,你會明白:在這里,吃一碗面,不是簡單的飲食,而是一場回歸,一次與土地、與家最深情的對話。

(本文由AI輔助生成)

大家都在看